Crypto(加密货币)在美国的法律地位一直处于 “动态调整” 中,既非完全合法,也非彻底禁止,而是被不同监管机构从各自权责出发进行分类监管,整体呈现出 “分领域、分主体” 的合规框架。
从联邦层面看,不同机构对 crypto 的定性存在差异。美国证监会(SEC)将大部分加密代币视为 “证券”,依据《证券法》进行监管 —— 若项目通过 ICO(首次代币发行)融资,且代币符合 “投资合同” 定义,就需按证券发行流程注册,否则可能构成非法发行。2023 年 SEC 起诉 Ripple 公司案,核心争议就是其发行的 XRP 是否属于证券,最终部分判决认定 XRP 在零售交易中不属于证券,却明确机构销售属于证券行为,凸显了监管的复杂性。
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则将比特币等部分加密货币归为 “商品”,允许合规平台开展期货交易。比如 Coinbase 旗下的合规子公司已获得 CFTC 批准,可提供比特币期货合约,用户需满足 KYC 等监管要求。而财政部下属的 FinCEN(金融犯罪执法网络)则从反洗钱角度入手,要求加密货币交易所、钱包服务商等 “虚拟资产服务提供商”(VASPs)注册为货币服务企业(MSB),履行交易记录、客户身份验证等义务。
州级层面的监管更具多样性。纽约州推出的 “BitLicense”(比特币牌照)是全美最严格的州级监管政策之一,要求加密企业满足高额资本要求、定期审计等条件,目前仅少数平台获得该牌照;而怀俄明州则对 crypto 更为友好,通过《虚拟资产法案》明确加密货币的合法地位,允许银行提供加密资产托管服务,甚至推出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身份系统。
实际操作中,合规的加密活动需满足多层监管要求。比如头部交易所 Coinbase 同时持有 SEC 的券商牌照、CFTC 的期货经纪商牌照及多州的 MSB 资质,其上线的代币需经过严格的 “证券属性筛查”;而普通用户个人持有、交易加密货币的行为,只要不涉及非法融资或洗钱,通常不会被禁止,但需依法申报相关收益(美国国税局将加密货币视为 “财产”,交易盈利需缴纳资本利得税)。
不过,监管的不确定性仍客观存在。SEC 与 CFTC 对部分代币的 “管辖权之争”、国会层面加密货币立法的反复拉锯,都让市场对合规边界存在困惑。但总体而言,美国对 crypto 的态度是 “监管先行、分类合规”—— 合法与否的关键,在于是否符合具体领域的监管要求,而非存在统一的 “合法 / 非法” 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