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货币在中国合法吗?深度剖析与解读

 

在全球加密货币热潮涌动的当下,其在中国的法律地位备受关注。加密货币,诸如比特币、以太坊等,凭借去中心化、匿名性等特性,在国际金融市场掀起波澜,然而在中国,其合法性问题有着明确且严格的界定。

从政策法规层面审视,中国对加密货币持谨慎且严格的监管态度。早在 2013 年,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明确指出比特币是一种特定的虚拟商品,不具有与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且不应作为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使用。2017 年,央行等七部门发布《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全面叫停代币发行融资活动,强调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从事代币发行融资活动。到了 2021 年,人民银行等十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再次重申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属于非法金融活动,境外虚拟货币交易所通过互联网向我国境内居民提供服务同样被禁止。这一系列政策法规层层递进,织密了对加密货币监管的法网,清晰表明加密货币交易及相关业务在中国不具备合法性。

从金融安全角度分析,加密货币交易炒作活动对金融秩序冲击巨大。其交易的高杠杆性与匿名性,极易滋生洗钱、非法集资、诈骗、传销等违法犯罪行为。例如,一些不法分子打着虚拟货币投资的幌子,以高收益为诱饵,吸引投资者参与,最终卷款潜逃,给投资者造成惨重损失。同时,加密货币交易缺乏有效的监管与风控机制,价格波动剧烈,严重扰乱正常的金融市场秩序,威胁国家金融安全与稳定,这也是中国坚决对其交易及相关业务说 “不” 的重要原因。

在司法实践中,涉及加密货币的案件也屡见不鲜。以盗窃虚拟货币案件为例,法院在审理时通常依据相关法律及政策,认定虚拟货币具有财产属性,但交易行为不受法律保护。若公民因参与非法的加密货币交易而遭受损失,向法院寻求救济,往往难以得到支持,因为其交易行为本身违反了国家金融监管规定。

尽管加密货币交易及相关业务在中国不合法,但这并不意味着对区块链技术的否定。区块链作为加密货币的底层技术,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可追溯等优势,在金融、供应链、政务等众多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中国积极鼓励区块链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推动其在合法合规的框架内为经济社会发展赋能。例如,一些银行利用区块链技术优化跨境支付流程,提高支付效率;部分供应链企业借助区块链实现商品溯源,增强供应链透明度。

加密货币在中国并不具备合法地位,无论是交易行为还是与之相关的业务活动,都处于法律禁止范畴。投资者务必充分了解相关法律法规,远离加密货币交易,避免陷入法律风险与财产损失的泥沼。同时,随着全球加密货币监管趋势的演变,中国也在持续探索如何在保障金融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引导区块链技术创新,平衡创新与监管的关系,以更好地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的发展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