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能查到虚拟币钱包信息吗?深度解析与案例呈现

 

在虚拟货币日益盛行的当下,其匿名性、去中心化等特性虽为交易带来便利,却也成为违法犯罪的温床。围绕公安能否查到虚拟币钱包信息这一问题,答案是肯定的,但过程充满挑战。

虚拟货币基于区块链技术运行,交易记录公开透明,每一笔交易都会在区块链上留下痕迹,所有钱包地址及其交易流水均可查询。不过,钱包地址与用户真实身份并无直接关联,这为追踪带来困难。比如常见的比特币钱包,用户只需一个钱包地址就能收发比特币,地址背后的个人信息被隐匿。

公安在侦查虚拟货币相关案件时,有多种技术手段可用。区块链智能节点解析技术是常用工具之一。在广西柳州 “1・01” 虚拟货币涉烟违法犯罪案件中,专案组利用该技术对波场链上 20 亿条 “泰达币” 交易数据及 2.2 亿个钱包地址进行全量解析。通过将多源异构数据深度融合,建立多维立体关联的亿级数据湖,以大数据为案件侦办 “导航”。智能算法将钱包地址、交易金额与开源情报精确匹配,成功解析出 66 万余条非法软件涉烟记录、19 条非法平台涉烟线索及 88 个涉烟钱包地址,进而锁定可疑的上游售烟收款地址。

从资金流追踪也是关键方法。虚拟货币交易虽匿名,但资金流动有迹可循。公安可通过监测涉案钱包地址的交易流向和金额,挖掘关联钱包。在上述柳州案件中,专案组以涉案钱包地址为突破口,发现其资金往来频繁,交易流水累计达 3 万余 “泰达币”,约合人民币 21.7 万元。通过关联拓展,揪出 7 个关联钱包,并锁定 2 笔关联境外交易所的关键交易哈希,使非法经营的核心账户浮出水面。南京六合警方在破获区块链虚拟货币交易诈骗案件时,针对虚拟货币交易匿名性强、资金溯源难度高的特点,通过对转账记录、涉案钱包地址的穿透式分析,精准锁定收款账户开户地,最终抓获犯罪嫌疑人。

公安还可通过与虚拟货币交易所合作获取信息。若案件涉及国内有运营实体的交易所,公安可依法要求其提供涉案钱包地址的底层数据。不过,随着监管趋严,大量虚拟货币交易所将服务器迁往境外,域外取证涉及国际司法协助等复杂问题,增加了办案难度。

在实际操作中,公安还面临诸多挑战。不同领域平台间存在信息壁垒,虚拟货币交易中的事前沟通信息流、法定货币支付资金流、虚拟货币转移流分布在不同平台,缺乏关联性分析,加大侦查难度。此外,涉虚拟货币犯罪具有高度专业性与技术性,对办案人员的法律法规知识、技术原理掌握程度及侦办经验要求较高,电子证据收集与鉴定标准也尚未统一。

公安具备查到虚拟币钱包信息的能力,但受技术、信息壁垒及国际协作等因素制约。随着技术发展与执法协作加强,在打击虚拟货币相关违法犯罪方面,公安将不断提升侦查能力,维护金融秩序与社会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