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海明与派币合法性:真相与风险剖析

 

在加密货币的复杂世界里,派币(Pi Network)的合法性一直备受争议,而许海明与派币之间的关联,也引发了不少关注。

许海明,作为商业领域的参与者,在黄花梨产业等方面有所涉足。他领导的四川盈易汇富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专注于海南黄花梨及其衍生产品。同时,许海明还参与发起了 “华人派友之家” 并担任总部副会长一职 。然而,这一身份在派币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下,也让人们对其与派币的关系产生诸多猜测。但目前并没有确凿证据表明许海明在派币的推广或运营中有直接的、主导性的违法违规操作。

聚焦派币本身,其合法性存在严重疑问。从技术层面看,派币的美国官网未备案,在 GitHub 上也找不到开源代码,而主流的合法区块链项目通常都是开源技术,这使得派币的技术可信度大打折扣。从运营模式分析,派币采用邀请制度,通过发展下线来获得挖矿加速等利益,形成了上下层级关系。这种模式与传销犯罪中的层级获利特征极为相似。据知恒(上海)律师事务所刘正要律师分析,在交易所上线开放二级市场交易后,派币的推广模式可能构成中国刑事法律定义的传销犯罪。若通过发展下线方式获得派币并在交易所出售,一旦下线层级超过三层,相关组织者可能面临最高 5 年以下有期徒刑及罚金处罚;若涉案金额超过 250 万元人民币或发展人数超过 120 人,刑期可能延长至 5 年以上。

从监管角度而言,中国已明确禁止投资者参与类似比特币、派币等虚拟货币的交易。虚拟货币交易炒作活动容易为洗钱、诈骗等提供土壤,扰乱金融秩序,滋生赌博、传销等违法犯罪活动。多地网警也已发布风险提示,指出派币免费挖矿是倒卖用户个人信息骗取钱财的骗局。此外,虚拟货币并非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与人民币不存在兑换关系,在我国不具有法偿性和强制性等货币属性。

虽然难以明确许海明与派币在合法性问题上存在直接、紧密的联系,但派币本身在技术、运营模式以及监管政策下,其合法性堪忧。投资者面对派币这类虚拟货币项目,务必保持高度警惕,深入了解其中的风险,避免陷入可能的法律和财产损失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