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所买卖 U 币合法吗?法律界限与风险解读

 

在加密货币的复杂版图中,U 币(通常指泰达币 USDT)因其相对稳定的价值,在交易流转中占据重要地位。然而,围绕在交易所买卖 U 币是否合法这一问题,一直困扰着众多投资者与市场参与者。

在中国,从政策法规层面来看,答案十分明确:在交易所买卖 U 币属于非法行为。2021 年 9 月,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明确指出,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属于非法金融活动。U 币作为虚拟货币的一种,开展法定货币与 U 币兑换业务、U 币之间的兑换业务、作为中央对手方买卖 U 币、为 U 币交易提供信息中介和定价服务等,均被严格禁止。境外虚拟货币交易所通过互联网向我国境内居民提供 U 币交易服务,同样被认定为非法金融活动。

这一规定背后有着深刻的现实考量。虚拟货币交易炒作活动容易扰乱经济金融秩序,滋生赌博、非法集资、诈骗、传销、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财产安全。例如,一些诈骗分子利用受害者对 U 币的不了解,诱导其在虚假交易所买卖 U 币,从而骗取钱财;还有犯罪分子通过操纵 U 币交易价格,制造虚假繁荣,吸引投资者入局,最终导致投资者血本无归。在实际案例中,福州市鼓楼区人民法院曾审结一起委托交易 U 币的合同纠纷,法院认定委托买卖 U 币的行为扰乱金融秩序,违背公序良俗,相关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从全球范围看,不同国家对在交易所买卖 U 币的合法性规定存在差异。在美国,虽然没有全国统一的明确禁令,但监管机构对虚拟货币交易持谨慎态度,多个州出台了各自的监管规则。部分州要求虚拟货币交易平台必须获得特定牌照才能运营,且对投资者保护、反洗钱等方面有着严格要求。而在一些国家,如泰国,明确将虚拟货币视为数字资产进行监管,在符合规定的交易所进行 U 币等虚拟货币交易具有一定的合法性,但也受到诸多限制,如对交易平台的资质审查、投资者身份认证等。

投资者若忽视法律风险,在交易所买卖 U 币,可能面临严重后果。资金安全难以保障,一旦交易平台出现跑路、被攻击等情况,投资者的 U 币资产可能瞬间化为乌有。参与非法交易活动,可能面临法律制裁。如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曾审理一起案件,被告人明知是犯罪所得,仍通过贩卖 U 币协助转移资金,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 3 年 6 个月,并处罚金。

在交易所买卖 U 币在国内是明确违法的行为,投资者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远离虚拟货币交易。若身处海外,也需详细了解当地监管政策,谨慎评估风险后再决定是否参与 U 币交易,切勿因一时贪念,陷入法律困境与财产损失的双重危机。